“過往‘合約食堂’還沒成立的時候,我每年掙的錢還不夠送禮的。現在有了‘合約食堂’,對村里的酒菜作出規定,讓我們又省心又省錢。”日前,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天柱縣渡馬鎮共和村的“合約食堂”,村平易近陶光祥感歎道。
2015年,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共和村創新樹立“合約食堂”,將全村紅白事納進集中治理。“合約食堂”明確規包養網定,僅承辦婚喪嫁娶酒菜,每場酒菜規模把持在20桌以內,每桌菜價本錢不超過300元。這一舉措有用下降了村平易近辦酒的本錢,剎住了相互攀比、年夜操年夜辦的不良風氣。自“合約食堂”建成包養網價錢后,共和村的辦酒場數逐年減少。2025年以來,村里僅辦了兩場酒菜,且所有的合適規定。
酒菜雖然少了,但“合約食堂”卻沒有閑置。共和村積極摸索“合約食堂+社會管理”形式,讓“合約食堂”搖身一變,成為村平易近平易近主議事的前沿陣地和宣傳黨政方針的“文明客廳”。
“近年來,我們依托‘合約食堂’開展各類村平易近議事活動4包養網0余場次,將禁漁、環境整治等13件事項納進村規平易近約,勝利調解20余起牴觸糾紛。‘合約食堂’在思惟教導、科學普及、信息傳播、文明娛樂等方面充足發揮文明陣地效能,顯著晉陞了鄉村文明水平。”共和村黨支部書記劉兆桂介紹。
共和村“合約食堂”的創新實踐,是天柱縣以“合約食堂”引領文明新風的生動縮影。近年來,為有用解決農村濫辦酒菜引發的鋪張浪費、環境淨化等移風易俗凸起問題,天柱縣安身實際,充足整合資源,在生齒相對集中的村寨鼎力建設“合約食堂”。同時,對“合約食堂”制訂了治理應用、安康治理和培訓、環境衛生治理等一系列配套軌制,對承辦酒菜的類型、來賓人數、酒菜桌數、菜品酒品價格、禮金標準等進行嚴格限制,切實減輕了群眾的經濟負擔。
今朝,天柱縣已有103個村寨的“合約食堂”投進應用,每場酒菜均勻能為村平易近節約資金1包養萬元以上。這些“合約食堂”不僅成為減輕群眾負擔的“好幫手”,更在倡導文包養明新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發揮著主要感化。此外,在“合約食堂”治理應用的過程中,天柱縣持續深化創新“合約食堂+”形式,將其與基層黨建、文明惠平易近、志愿服務等任務有機融會,不斷拓展“合約食堂”的效能邊界。
現在,“合約食堂”不僅是天柱縣良多村紅白喪事的操辦場所,更成為凝集民氣、傳播文明、推動發展的主要平臺,持續為鄉村振興注進新動能,勾畫出鄉風文明的嶄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