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地盤上,天高云淡,水稻青綠,一片片壯美的稻田展陳開來。這里不只是我國食糧平安的壓艙石,更是農業科技立異的前沿。
往年,黑龍江省食糧總產量衝破1600億斤,同比增加42.7億斤,總產量、凈增量均居全國第一。近日,記者隨全國婦聯“我們的嘉會”主題調研行運動離開黑龍江,見證黑地盤上的巾幗農夫用汗水與聰明守護年夜國糧倉,為農業高東西的品質成長注進彭湃動能。
種質立異,晉陞食糧綜合產能
廣袤無垠的稻田里,數十個水稻新種類長勢茂盛。
“養水稻就跟養孩子一樣。這四周的水稻生病了仍是長蟲了,明天和昨天比哪里紛歧樣,我一看就了解。”黑龍江省農墾迷信院水稻研討所建三江試驗站水稻測試員劉鳳艷說。年夜學結業后,她離開建三江從事冷地水稻育種,一扎根就是30年。
一個新種類從雜交到推行,少則六七年,多則十幾年。經由過程科技攻關晉陞稻米品德,劉鳳艷掌管育成8個水稻新種類,彌補了建三江生態區無自育核定種類的空缺。此中,“三江系列”水稻新種類在黑龍江及周邊地域年夜面積推行,累計蒔植面積400多萬畝,每畝減產50多公斤,為農戶增收上億元。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黑龍江深刻實行種業復興舉動,培養強大種業科技領軍企業,打造種業立異基地,鼎力推行農業生物技巧利用與財產化,實行生物育種財產化,推動優質水稻、年夜豆、特點玉米等衝破性精良種類選育。
“茄子上樹真新穎,這是第一次見。”在建三江國度農業科技園區智能溫室,一棵山茄樹吸引了觀賞者的眼光。北年夜荒股份無限公司七星分公司農業技巧推行中間副主任汪敏先容,樹上不只能嫁接茄子,還可以同時嫁接西紅柿、枸杞、人參果等百余種茄科植物。“嫁接果蔬,可以完成多年生孩子、四時成果,年夜年夜進步了果蔬生孩子效力。”汪敏說。
汪敏勝利引進并馴化了65種南邊特點果樹,霸佔了溫濕度精準調控等要害技巧壁壘。單串份量超百斤的南方噴鼻蕉、特別庇護下長勢傑出的南方荔枝樹……這些種類不只改寫了作物蒔植邦畿,更豐盛了南方國民的“果盤子”。
汪敏也是建三江國度農業科技園區女科研班組的一員。這個由17名女科技任務者構成的科研團隊,均勻年紀32歲,榮獲過全國三八紅旗所有人全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稱號。
“2023年,園區女職工還組建了巾幗助農助企辦事隊,在古代種包養網 花圃業、聰明農業、黑地盤維護等方面臨蒔植戶停止一對一領導,年均展開運動200余場,曾經成為農戶信任的‘科技外家人’。”女科研班構成員、園區高等主管趙詩奇先容。
科技賦能,聰明農業提質增效
北年夜荒聰明農業農機中間,無人農機群穿越功課;智能育秧工場,智能收穫流水線忙碌運轉;數據批示中間,一塊電子巨幕銜接著田塊里上百個監測點,水文、景象等數據及時浮現……躲糧于地、躲糧于技,出力扶植古代農業年夜基地、年夜企業、年夜財產的北年夜荒,處處透著聰明農業的魅力。
北年夜荒團體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科技信息中間副總司理李瑛先容,七星農場正在實行全新的蒔植形式:“我們構建了‘空—天—地—人’平面監測系統,天上有遠感衛星,空中有無人機巡田,空中有固定監測站,一切數據匯總到信息中間,就像給黑地盤裝上了‘智能年夜腦’。”
“技巧要在農戶田間推行利用,才幹實在進步生孩子效能。”李瑛還主導展開了高本質農人培養運動,每個生孩子階段,她城市率領技巧職員深刻田間地頭,經由過程集中培訓與進戶領導,將聰明農機操縱等包養網比擬技巧教給農戶。在她和團隊領導下蒔植的水稻,每畝綜分解本下降60元以上,每畝產量進步約30公斤。
近年來,黑龍江鼎力成長輪迴農業、聰明農業,展開農業要害焦點技巧攻關,增進農業科技結果轉化,晉陞農業科技立異全體效能,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和農業科技提高進獻率分辨到達99.1%、70.8%。
天光初亮,晨霧輕籠著黑地盤上的4000多畝蔓越莓田。蔓越莓因其奇特的風味和豐盛的養分價值,備受花費者愛好。但是,其蒔植請求刻薄,範圍化蒔植一度難以完成。面臨這一瓶頸,佳木斯市撫遠紅海植業無限公司技巧擔任包養人程正新下定了挑釁的決計。
自立霸佔水肥調控困難,樹立智能噴灌體系,結合科研院所優化授粉流程……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幹勁,程正新率領團隊建起亞洲範圍搶先的蔓越莓蒔植基地,年產3000噸,發賣支出近8000萬元。不知足于此,程正新和團隊還測驗考試用航天育種的方法,培養擁有自立常識產權的優質蔓越莓新種類。
“2022年,第一批蔓越莓種子追隨神船十四號載人飛船進進太空。”程正新先容,顛末培養,這些種子曾經開枝散葉,估計來歲將會成果,“我們無望培養出更高產、抗病性更強、口感更好的蔓越莓新種類。”
拓展渠道,增進農文旅融會成長
翻開“我在三江有畝田”微信小法式,動脫手指,就能一鍵“認養”真正的農田,經由過程手機24小時云端監控,及時檢查農作物從插秧到收割的全經過歷程,第一時光收獲來自田間地頭的新穎甘旨。
依托物聯網、年夜數據等科技手腕,北年夜荒團體建三江分公司將稻田搬上云端,打造“云上認養”新形式,摸索村落周全復興新途徑。
“家人們看過去,這是咱黑龍江的黑土年夜米,熬粥特殊噴鼻!”在撫遠市,玖成水稻蒔植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培育女性“田間主播”,闖出一條“電商賦能+婦女增收”的特點成長之路。
走上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稻田里的不雅光臺,一幅巨型稻田畫將古代農業科技與田園美學奇妙融會。彩虹橋縱貫稻田深處,風車聳立在稻田間,外型別致的景不雅成了網紅打卡點。近年來,黑龍江全方位拓展發賣渠道,進步產物的競爭力、影響力、佳譽度,同時積極摸索農文旅融會成長形式,不竭豐盛游玩元素,讓游客感觸感染到村落成長的蓬勃活氣與奇特神韻。
新農夫陳雨佳,是寧安市玄武湖年夜米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發賣司理,天天與農田打交道,皮膚漆黑、笑臉開朗。從中學體育教員到“種米姑娘”,再到全國三八紅旗頭標兵,陳雨佳率領上官地村村平易近成長故鄉的石板米和村落游玩財產,帶動周邊村屯的所有人全體經濟不竭強大。
借助電商直播,陳雨佳幫村里的年夜米打出了著名度。村里200多名婦女在陳雨佳的帶動下,學起了做直播、開農家樂、當導游、辦平易近宿。已經普通俗通的小村落,逐步釀成了“火出圈”包養網的網紅村。陳雨佳帶頭成立的專門研究一起配合社,已吸引本地157戶人家介入其包養平臺推舉中,助力年夜米銷量連續晉陞。
此刻,陳雨佳把任務重心放在了農文旅融會成長上,積極吸引游客體驗種稻、收稻、品鑒美食等豐盛運動。“我們行將展開村落稻田音樂節和青年結交聯誼會,盼望游客體驗到分歧于城市的樂趣。”陳雨佳說。
放眼廣闊的黑地盤,處處涌動著成長的活氣與機會。龍江兒女正以高昂之姿,書寫西南周全復興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