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丨从“三本账”看查包養行情春耕新变化_中国网

新华社北京3月25日电 题:从“三本账”看春耕新变化

新华社记者

随着天气回暖,眼下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广袤田野上片片碧绿,生机盎然。

记者在多地走访看到,得益于农业生产新模式、新技术、新机械的推广应用,如今不少农民算成本账时笑容更多了,算风险账时底气更足了,还有一些农民算起春耕生产“绿色账”。田畴沃野间,一幅欣欣向荣的春耕图正在绘就。

成本账:种粮“科技范儿”助降本增效

眼下,山东6000多万亩冬小麦进入春季田间管理关键时期。在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看到,数架植保无人机正在开展除草剂喷洒作业,3个小时就能完成5000亩农田的飞防作业。

“得益于国家的优惠补贴政策,机器每年更新换代,我们用上了效率更高、操作更轻便的新型农机。”嘉祥县兆福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维运说。

李维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台新型植保无人机一天能作业1000多亩,一台自走式喷药机一天能作业700多亩。今年合作社要对6万多亩麦田进行春季田间管理,算下来能节省近10天时间。“仅打药人工费这一项,就能省10万元。”李维运说。

推进农业装备转型升级,推动无人机等现代化设备在植保等关键环节广泛运用……近年来田间“科技范儿”越来越足,促进农业生产管理现代化水平提升,农民种粮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在广西北流市区域性水稻产业中心,一条今年新投运的工厂化育秧生产线,在工作人员操作下“火力全开”:分盘、供土、播种、覆土、叠盘、码盘等工序一气呵成,一盘盘成品秧盘被“生产”出来。

“与传统育秧方式相比,工厂化育秧不受天气影响,秧苗质量稳定,总体成本可控。”中心负责人李秉燊说,现在这条生产线只需4个人工,每小时可生产秧苗1100盘,按照水田插秧每亩20盘来算,一小时生产的秧苗可供给55亩地,育秧效率大幅提高。

风险账:多措并举降风险促增收

春分过后,淮河两岸麦田长势正好。在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桃园村,村民陶良军正忙着对田里的部分麦苗补包養施拔节肥。

近年来,陶良军从当地种粮大户陈祥胜的合作社购买农资并学习科学种粮,实现了小麦产量提升,去年亩产达到900斤、每亩纯利润300多元。

“像防治纹枯病、红蜘蛛和蚜虫,需要将3种药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每个药剂分别用多少克,老陈都跟我们讲。”陶良军说,“以前打药是大家用哪个药,我也跟着买,时常心里没底。现在学会了这些技术,种粮越来越有信心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

记者走访了解到,江西吉水县等多地通过开展农技指导、提供托管服务、做好农业保险承保工作等举措,增强农民种粮风险防范能力,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今年我们公司覆盖的水稻种植规模已扩大到12万亩。”广西南宁市宾阳县聚丰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桂香说,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小农户”模式,为签约农户、合作社、家庭农场提供 “一站式”“保姆化”的水稻种植全程服务。公司在多个乡镇安排了技术员,提供种子、农药、肥料、技术等指包養網导。

“跟我们合作的农户,我们有保底价收购,要是产量好还有‘超产提成’。”李桂香说,这样包養不仅能帮助农户规避种植风险、促进增收,也能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保证水稻品质和产量,形成良性循环。

3月22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同大镇拍摄的小麦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黄博涵 摄

“绿色账”:田间“绿意”更浓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记者在多地看到,推广生态循环农业、包養網绿色有机种植,“绿意”正在田间涌动。

在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洋源村,种粮大户周柿勇忙着带领村民施肥。他说:“这是政府发放的有机堆沤肥,以前每亩地最少要用100斤化肥,现在改用有机肥,每亩只需五六十斤,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还增强了土壤肥力。”

高安市农业农村局农艺师蔡裕山介绍,今年高安市大力推广绿色种养循环项目,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建立7个粪肥堆沤点,全市有机肥示范施用面积超过15万亩。

在广西,“水上春耕”已拉开序幕。在贵港市桂平市中桥村,错落有致的稻虾田里,新一批小龙虾即将捕捞上市。再过不久,村民就要开始进行早稻插秧。

广西包養桂平维军生态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薛维健介绍,通过稻虾共作,化肥使用量减少三分之一,也不需要用除草剂、杀虫剂等,算下来每亩种植成本能减少300多元。每年除了亩产1500多斤水稻,还能亩产350多斤小龙虾,亩均产值上万元。

据了解,2021年至今,贵港市已有2.1万亩高标准农田用于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全市建成连片200亩以上基地230个、千亩以上基地20个。农田通过稻虾共作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亩均增收6000元以上。

科学传播模式演变与科技创新查包養經驗交互机制的探析和思考_中国网

中国网/中国发展门户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贺信中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提出“广泛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在推动科学普及上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针对科技创新的科学传播工作有助于推动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在科学传播工作中及时了解社会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关注点、态度等,并依此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已成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顺应时代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制定了科学传播相关政策。例如,2018年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明确“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的重要作用,鼓励科学家面向社会公众普及科学知识”;2021年,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建设科学传播专家工作室,分类制定科技资源科普化工作指南”“实施全媒体科学传播能力提升计划……实现科普内容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在这一背景下,深入探索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交互机制,让公众更多理解、参与和支持科学活动,不仅是科学家的责任和公众需求也是国家需求,也已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

由于我国的科学传播起步较晚,当前我国在科学传播理论的深入研究方面尚缺失深度和广泛的研究成果。现有研究多关注科学家如何有效参与科学传播,还有部分学者关注科学资助机构在推动科研人员开展科技创新的科学传播起到的作用。但是,国内对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之间的互动机制,尤其是两者的互动机制对我国基础研究水平全方位提升的作用机制缺乏深入探索。本文试图对科学传播的进程演变和模式转变进行总结,对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之间的相互推动关系,以及对发达国家科学传播的实践案例的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我国科学传播事业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科学传播的进程演变与模式转变

科学传播的进程演变

传播不仅是信息和知识的流动方式,也是个体和群体学习与互动学习的途径。有了这种对“传播”概念的认识,我们可以将“科学传播”看作是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的流动途径,是围绕科学知识和活动的互动学习路径。这种知识的流动和交流不仅局限于科学共同体,也涵盖了科学界与公众,乃至公众间的互动。

传统的科学传播研究将科学传播理论演进分为3个阶段(表1)。第一阶段:用“中心广播模型”来解释的传统科普。该阶段的科学传播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单向传播,是在公众对科学信息无知的前提下传递科学的过程;第二阶段:用“缺失模型”来解释的公众理解科学。该阶段同样是自上而下的,但与第一阶段不同是教育式的单向传播,是以教育公众为目的的科学信息和知识普及;第三阶段:用“对话/参与模型”来解释的有反思的科学传播。该阶段主要鼓励公众参与对话建构社会共识,强调有反思的双向交流和互动。

目前,随着国际上科学传播研究的理论认识从第一阶段的“中心广播模型”向第三阶段的“对话/参与模型”转变,我国的科学传播实践也已经完成从传统科普(第一阶段)向公众理解科学(第二阶段)的阶段性转变,正在迈向有反思的科学传播(第三阶段)。但在此过程中,传统科学传播研究的“对话/参与模型”不适应当今我国科学传播实践,致使我国科学传播研究陷入机械化与静态化困境,阻碍了我国科学传播实践的动态发展。

艾伦·欧文(Alan Irwin)在深入研究并吸纳大量科学传播理论、科技创新和实践经验后,提出新的科学传播三阶模型(表1)。这一新模型中认为中心包養广播模型和缺失模型(第一阶段)都是建立在公众缺乏必要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前提下,由政府和科学家联合推动的自上而下、单向的传播。这一阶段主要关注科学知识本身,涵盖传统的科学理解和实践,两者在哲学基础和实践模式上有着显著的共通之处。Irwin三阶科学传播模型中的第二阶段与传统的第三阶段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基于“对话/参与”模式的、旨在平衡“科学-公众”和“专家知识-常民知识”的双向自下而上的传播。Irwin模型的第三阶段强调了社会技术情景对科学传播实践的决定性影响。这种情境认识明确了科学和技术是在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背景中构建和发展的,而非孤立存在。因此,所有科学和技术的传播和接受都是在特定的社会技术情境中进行的,揭示了科学传播实践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科学传播进程新时期的模式转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关键时期。俄乌冲突之后,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科技、经济等全方位制裁,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带来冲击和警醒。理论上讲,任何科学传播实践都面临着独特的社会需求与技术背景,不同国家因其特殊的社会技术背景,导致其科学传播活动中多元利益相关者及其复杂互动关系千差万别。因此,新时期下科技竞争和科技安全愈加突出,我国社会需求与技术背景发生深刻变化,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在我国情景下也发生深刻改变。

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要求,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背景下,科技创新特别是基础研究突破成为开展科学传播实践的重要方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2月21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强调:“开展基础研究既需要物质保障,更需要精神激励”。同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广泛宣传基础研究涌现的先进典型和事迹,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并展示科技成就。因此,科学传播进程的模式在新时期发生转变,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新时期下科学传播与以基础研究为代表的科技创新的交互作用,以指导当下我国科学传播实践。

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的相互促进关系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主要有两类: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和问题驱动的研究,前者没有可预见的特定应用或效用,而后者旨在了解某种现象和事实的基础知识。正因其高、深、新的特点,令政府和纳税人难以直观了解研究经费用在何处,进而可能影响科技创新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提升科技基础能力,进而包養網迫切需要科学传播以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唤醒青少年对科技创新尤其是基础研究的兴趣、加强公众对基础研究长周期低回报等特征的理解;另一方面,优秀的科技创新突破也将为科学传播提供新的内容支持和发展需求,对科学传播的理论探索提供更加丰包養網排名富的研究情景。

科学传播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

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表现在它推动知识从自然流动转变为人为推进的过程中。这包括识别和克服知识流动的障碍和瓶颈,探索新的知识传播路径,以及制定能够优化知识流动的政策和方法。此外,科学传播有助于启发科研人员的智慧,扩展其知识视野,刺激研究灵感的迸发,并促进交叉学科研究的萌发和深化。

科学传播推动科技创新的新需求,进而推动科技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科学传播的过程中,社会不断地识别和产生对科技创新的新需求,这一机制不仅推动了基础研究的不断进步和迭代,还将其融入一个涵盖新知识生成、传播和应用的综合创新系统中。科学传播还是一种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这不仅有助于培育具备深厚科学技术素养的新一代知识公民,也为科技创新的持续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科学传播,公众的科学认识和技术能力得到增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对接,形成一个积极、健康的科技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对科学传播的促进作用

关于科技创新的科学传播工作动因的一种重要观点是,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自身需求和社会责任。科学家将其科学研究的原因、成果和影响向公众宣传是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具体而言,科技创新会在多个方面影响科学传播。例如:科学传播内容的演变。科技创新所揭示的新知识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科学传播的内容。除了知识本身,科研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科研过程、科研生活和科研人物等,也成为科学传播的一部分。把这些元素直观地呈现给公众,能更加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团队的扩展。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到科学传播中,不仅丰富了科学传播的人力资源,也确保了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前瞻性。这增加了科学传播的权威性,帮助公众在一个可信赖和易于接近的环境中深化对科学的认识。科学传播的物质基础强化。科技资源的普及化使得科研设施、设备和场所成为科学传播的关键资源。将这些资源融入科学传播,可以显著提升科学传播的物质条件,从而增强其广泛性和影响力。

综上,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交互影响具有3个特点。复杂多样。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体系间的相互作用涵盖了多种要素,这种交互表现出明显的复杂多样性。动态多元。这种相互作用既有自发的天然属性,如科学传播对科研团队的影响很大程度上是知识传递的自然延伸。同时,在外部推动下,这种交互更为显著。至少有3种动力在影响相互作用:国家意志、科学共同体的倾向及公众的愿望。共赢局面。在更广泛的视角下,通过适当调整和优化国家、科学共同体和公众的意愿,特别是国家的政策导向,这种相互作用大致呈现出一种双赢的、有益的交互状态。

发达国家科学传播的实践探析

全球主要科学研究资助机构高度重视科学传播的重要性,在组织架构中增强了科技创新与科学传播的紧密关联,并广泛采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传播载体和视频等新媒体技术,以实现更广泛、更快捷、更国际化的科学传播。这样的策略使得科学信息更加亲民,缩小了科研机构、科学家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在发达国家,科学传播具备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研究基础,方法多样,研究内容丰富,突出重点领域,并显著展现跨学科特色。这些国家在特定社会需求和技术背景下的科学传播经验,为完善我国科学传播实践迈向Irwin第三阶段提供了有益指导。

科学传播的责任被明确地融入重大科技计划

以欧盟为例,公众对科技创新突破的接触和交流被作为申请项目获得“欧盟框架计划”资助的先决条件。欧盟鼓励利用多媒体、展览、教育材料、公共辩论、研讨会等方式进行科学传播。2007年1月,“欧盟第七框架计划”在其“研究能力建设计划”中专门设立了科学传播部分——“社会中的科学”,并为此拨付了2.8亿欧元的预算。

将科技创新突破及时向社会传播

许多发达国家均具备较为系统、完善的科技报告公开制度,相关科技创新报告中均会将科研活动所产生的研究方法、研究技术、研究过程、研究数据和研究成果向社会公众开放共享。同时,科学资助机包養构提供技术和传播渠道方面的支持。例如,美国政府科技报告体系作为全球最权威的政府科技报告管理体系之一,收录始于1958年,主要是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研发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报告,来源单位主要是美国各级政府机构及其合同方,包括大学、营利和非营利组织、国家实验室等,覆盖工业、农业、能源、交通、军事、航空等几十个学科。

科学传播影响力纳入科技创新评价体系

英国现行的“卓越评估框架”(REF)评估指标中,科研成果占比60%,科研环境占比15%,科研影响力占比25%。这意味着其将科研人员所产出学科研究成果对社会、公众所产生的影响力也纳为核心指标之一,体现出如何将科技创新有效地面向公众传播、普及,为社会生活带来更广泛的积极影响,与科技创新本身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政策层面推动和鼓励科研人员融入科学传播

2008年,英国研究理事会与其他主要科研资助机构共同签署了一个倡议,推动科研人员和他们所属的学术机构积极参与科学传播活动。2010年3月,为进一步促进科学家和学术机构的参与,英国研究理事会组织了一个由研究资助者和学术代表组成的工作团队,共同制定了《使公众参与研究的协议》。该协议旨在激发科研人员、学术管理人员和研究机构更积极地投身于科学传播中。同时,德国科学基金会从2000年开始,通过创立“传播者奖”等特定的奖励机制,促进科研资助机构增强对积极参与科学传播的科研人员的认可和鼓励,进一步激发了更广泛的科研人员的参与热情。

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互动现状及对策建议

科学传播是一个不断演变的领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和升级其核心观念,要求学者要对在不同社会环境下发展出的各种科学传播模式进行比较和探索。遗憾的是,我国目前在科学传播理论的探讨上还未能满足实际的科学传播需求。目前,我们仍然过分依赖“缺失模型”和“对话/参与模型”的二元思维,这导致了整体上我国的科学传播理念停留在Irwin第一和第二阶段之间。在部分和具体问题上,我们开始向Irwin第二和第三阶段转变,但这个过程中对于科学传播的理论研究尚缺乏。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科学传播方面的成功经验是必要的,但也应关注到我国公民获取和掌握科学知识的能力有限,尤其是面对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知识。因此,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成果的有效普及与广泛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围绕我国现阶段的科学传播现状,建议可重点尝试通过以下方式加强与科技创新直接的交互作用。

根据不同群体的个性需求,有针对性地通过不同方式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不同的公众群体接触科学的形式千差万别,如青年群体可能更喜欢通过社交媒体或视频平台了解科学。应有针对性地对公众的知识和态度进行调查,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关注点,并据此制定明确的科学传播策略和目标,确保科学传播活动的方向和质量,鼓励和支持创新的科普项目。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科学传播活动,如科学节、开放日等,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通过加强科学教育,培养公众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还应为科研人员、教育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提供关于科学传播的持续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科学传播能力。在科学传播活动中,应与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和其他网络平台建立合作关系,扩大科学传播的影响范围。

加大对科学研究项目中科学传播任务的支持

“象牙塔”内的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研究与广大公众存在一定距离。为此,资助机构可以从顶层策略出发,明确科研资助与科学传播之间的联系,将科学传播纳入科研管理的评估标准中,从而使科学传播成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同时,提供小额、高灵活性的资助给科研人员,以进行科研成果的科学传播,简化申请流程,并增强资助的时效性。这将有助于支持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针对项目相关的科研成果开展面向青少年和广大公众的科学传播。

例如,目前可特别支持以下项目类型:构建面向公众的科技报告体系及相关政策研究;推动探索科研与科学传播融合的新形式和新路径;定期进行科学传播资源和科技资源的状况调查及科学传播资源需求的调查研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支持科研与科学传播融合的政策法规体系;探讨科研与科学传播融合的人才、项目、平台、资金和机制等支撑条件。

提升科学传播工作地位,推动科学传播队伍建设

科学资助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科学传播奖项,或与其他机构联合推出针对科研人员的年度科学传播奖励,组织颁奖活动,并邀请知名科学家担任颁奖嘉宾,广泛宣传此项活动。这不仅可以展示资助机构对科学传播的支持态度,缓解科研人员的担忧,还能树立典范,加强科学界对参与科学传播的认同,进而提升科学传播行为在科学共同体中的认可度。例如,中国科技新闻学会设立了“科技传播奖”,旨在表彰在科技新闻和传播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优秀人士,进一步鼓励科技包養網價格工作者和广大公民参与科技传播,推动我国科技传播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推动各级机构建立健全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技创新成果数字化发布平台,强化平台建设

在学习科技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同时,尝试摸索建立适用于我国国情的数字化开放平台或各级科普网站,打造新媒体矩阵,统一服务,共享资源,聚合发布和管理,通过不同账号的协同联动和作用互补,扩大科学共同体内的传播效果。在保证核心研究数据不外泄的前提条件下,实时公布各类基础研究项目的科研进展和核心成果,提升公众参与感。同时,支持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将相对传统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更灵活的科普音像影像制品、科普挂图、科普文章等,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将其呈现出来,在宣传科学研究进展的同时,宣扬科学精神、倡导道德学风,使受众摆脱阅读疲劳。

将科研人员从事科学传播工作中的绩效作为科技评价的重要参考

大部分主要科学资助机构依赖公共资金,因此,引导科学研究更贴近社会需求和提升科学研究与社会的联动性,不仅能强化资助机构获得公共资金的合理性,也有助于实现其核心使命。举例来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目标不仅是促进科学的进步,更是“增进国民健康、确保国家繁荣和提升国民福祉”。鼓励科研人员投身科学传播,增加他们与公众的互动,是一个了解社会关注点的有效途径,也是资助机构导引科学研究关注社会需求的关键步骤。实行科技管理制度改革时,除了要极大程度鼓励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本身,也需要盘活陈旧的研究人员评价指标体系,将研究人员从事科学传播工作中的绩效纳入考评体系,鼓励让科技创新更贴近公众生活,让基础学科前沿知识的教学普及回归到科学发展核心。

(作者:董纪昌、贺舟,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祝魏玮,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中国科学院办公厅;张超,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院刊》供稿)

成都查包養行情全国糖酒会:国货“潮品”带动消费热潮_中国网

包養

传统泡菜变身“潮品”零食、中医药膳“破圈出海”、酒类主打时尚年轻……3月20日,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成都开幕。商家推出各类国货“潮品”,满足个性化、年轻化消费需求。

食品展位前人气旺盛。新华社记者袁波 摄

本届糖酒会在成都掀起消费热潮。成都中轴线道路两边的各大酒店,被企业视为“必争之地”,企业在各大酒店的庭院、大堂、餐厅密密麻麻布展,休闲食品、低糖饮料、火锅底料、各式酒类摆满展台,展位前挤满了前来咨询的客商。不少食品展位设置试吃区,引来观展人群排队尝鲜。还有一些企业将直播间“搬入”现场。

全国糖酒会历史悠久,被视为观察消费情况的“风向标”,目前一年两届。全国糖酒会组委会秘书长施东燕介绍,本届糖酒会不局限于展馆内,除了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举办,还以“展城融合”的形式,将相关活动扩展至全城,构建丰富的消费场景。例如,成都高新区的“展城融合”活动,就在成都地标性建筑金融城双子塔旁边的街道上举办。

成都高新区“展城融合”活动吸引众多市民。新华社记者陈健 摄

国货“潮品”是本届糖酒会一大看点。四川泡菜堪称老牌国货,眼下,不少泡菜企业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纷纷推出低盐分、高颜值、易携带的“潮品”泡菜零食。

“我们对消费前景信心十足,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有不少新产品亮相。”吉香居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丽说,目前,公司针对消费潜力巨大的休闲零食市场,推出了多种口味的泡菜零食产品。

甘肃薯香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杨小华说,针对食包養網品市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公司在薯片口味上进行了创新,这次带来的黄瓜口味薯片颇受欢迎。

中医药产业是四川彭州的特色产业。当地一些企业顺应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国潮养生”的需求,创新推出“川芎泡菜”“醪醴火锅”“香花醋猪脚”等中医药膳系列产品,让中医药传统文化“破圈出海”。

酒类“潮品”吸引年轻消费者。新华社记者陈健 摄

本届糖酒会上,不少酒企推出低酒精度、小瓶装的“青春小酒”“特调酒”等。在瓶身和包装上,有的印着时尚可爱的卡通人物形象,有的印上年轻人运动、旅行的照片。

“早就听说过成都糖酒会,这次来到现场,发现很多老字号都推出了各种‘潮品’,适合我们年轻人消费。”来自湖南的25岁游客张倩说。

“我们的水果罐头等产品都是低糖低脂的,符合年轻人的口味。来之前定的目标数量是拿下80个单子,糖酒会上前包養網来洽谈的客户很多,现在已经拿下近包養網百个单子了。”鲜绿园(深圳)饮品科技有限公司品牌部副总监冯娜高兴地说。

业界人士表示,目前,国货“潮品”在设计、口味上下足了功夫,力求体现时尚化、年轻包養網化和个性化,一时出现不少“网红”产品,但要想持续“走红”,品质是关键。

当前,国家和各地陆续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姜明说,消费不仅对于经济“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更是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因素,而品质是消费的信心保障,企业要坚持“品质至上”。

“国货品牌正在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将传统与新潮结合,是国货品牌的时代机遇之一。”四川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席刚说。(记者陈健、袁波)

河北深州:打造“净菜工厂” 丰富京津“菜篮子”_中查包養app国网

3月19日,在深州市一家净菜加工包養網企业,工作人员将净菜装进冷链车。

近年来,河北省包養網深州市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推动“河北净菜”走进京津的食堂、超市、社区,形成了以净菜包養網 花園加工为核心的现代化全产业链,既丰富了京津市民“菜篮子”,又推动了当地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

包養網比較

新华社记者 王晓 摄

  

新华全媒+丨我国视障人士首次使用无障碍格式文件完成结婚登记_中查甜心寶貝包養網国网

包養網

3月12日,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展示结婚证。

当日,北京市西城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宣誓厅里,新人张女士和王先生手捧结婚誓言,共同许下携手一生、白首不离的诺言。

宣誓台前,王先生一身西装,难掩激动;张女士穿着红色旗袍,连酒窝里都盛满幸福。与其他新人稍显不同,他们面前那份记录着结婚誓言的文件上,一个个小小凸点排列有序。在宣读誓言时,张女士的双手始终熟练地摩挲着这些凸点。

张女士和王先生都患有先天性视力障包養行情碍。王先生能勉强看清大字,张女士只能感受到微弱光感。

为了让这场特殊的婚姻登记有爱无“碍”,在了包養網排名解了新人视力情况后,北京市西城区民政局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与中国盲文出版社合作,专门制作了盲文版、大字版无障碍格式的结婚登记告知单和结婚誓言,这也是我国首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

2023年9月,我国首部无障碍环境建设专门性法律——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对包養網无障碍社会服务进行专章规定。此次为视障人士提供结婚登记无障碍格式文件正是一次有益探索。

新华社记者陈晔华摄


<  1  2  3  4包養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郴州台南 社區大廈這個“時間小鎮”很不服常!

郴州這個“時間小鎮”很不服常!

   近日,在郴州市往該市蘇仙區的許家洞鎮游覽了令國度自豪湖南增光的公營七逐一礦。我在郴州任務幾十年,不只熟知並且有伴侶常來常往。只是分開市政之星NO1郴州回長沙棲身近二十年,已缺少清楚了。
   我了解,1958年5月,被后來贊譽為“中國核產業第一功勛鈾礦”的七逐一礦,就躲在了郴州市西郊許家洞的山丘地段金銀寨。已經這里高度秘密,礦區駐扎著國民束縛軍一個連的軍力。捍衛任務場地、關鍵部位及礦機關,十里礦區防備威嚴。來自全國各地的礦工會聚在這里,他們此行的目標與中國第一顆原槍彈的制造互相關注。由于保密需求,盡年夜大都人并不了解本身要開采的是什么礦,但內陸的需求就是他們的目的。1963年11月,七逐一礦第一批鈾礦石在金銀寨卸車后,機密地從許家洞火車站連夜運出。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槍彈試爆勝利,1967年公園巴洛克DE區6月17日白金漢宮吉祥園庭NO8國第一顆氫彈空爆實驗勝利,以及1971年9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勝利下水,自此,中國擁有了能真正主宰本身命運的“年夜國重器陽光歌德大廈”,是七逐一礦供給了及格的核原料。
   七逐一礦確切是中國核產業第一功旺第好合勛鈾礦,是中國核產業永遠賀采NO1的自豪。這里最光輝時代會聚了近2萬人,年夜都是餐與加入過戰斗的入伍甲士,他們奮勇拼搏,忘我貢獻,敢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在近半個世紀的風雨過程中,為孕育我國“兩彈一星”精力和“四首創白樹NO3個一切”核產業精力作出築夢家園NO1了嚴重進獻。
花漾年華NO2&nbsp東方荷蘭; &女兒的父母,估計只有一天能救她。兒子娶了女兒,這承家也是女兒想嫁給那個兒子的原因之一,女兒不想住當她被丈夫家人質疑nbsp; 此刻往一游讓我有驚有喜。驚的是已經如火如荼的礦山早已停產,老伴侶早已回本身故鄉了;喜的是這里2018年列進了國務院國資委中心企業產業文明寶聖帝國遺產(核產業)名錄,2019年列進了第八批國度重點文物維護單元和郴州市愛國主義教導基地及核地礦光彩傳統教導基地,好漢的礦山特出史冊,平常而巨大的湘核人功載千秋。2020年,湖南礦冶局與郴州市蘇仙區國民晶享家NO6當局配合簽訂了《七逐一礦區一起配合開闢框架協定》,將七逐一礦白色文明歸入郴州湘南紅文旅任務的重點計劃和精品文旅線路。2021年被斷定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導基地。2023年,郴州市、蘇仙區兩級搶抓承辦第二屆湖南游玩成長年夜會的機會,作出了“重啟七逐一”的決議,引進市場慶茂大樓主體,聯袂湖南電廣傳媒,在中核團體和中鹽團體的大力支撐下,安身“國度產業汗青文明街區、國度產業文明遺產和國度級文物維護單元”的目的定位,依照“產業風、奧秘鈾、中國紅”的主題作風,盤活閑置國有資產資本,僅用9個月時光,把破舊的產業小鎮打形成為了復古的時太子世紀綠邑間小鎮,今朝集白色教導、溫泉康養、產業游玩、迷信普及、休花田囍事NO2閑度假于一體,讓七逐一仁德大亨礦完成了富麗回身、漂亮蝶變,成了“711時間小鎮”,正賭氣盎然,對于推進郴州游玩業的成長和社會提高具有主要感化。
日東昇ARCH-B區   當我走進這時間小鎮,整潔有序的周遭的狀況和氣氛令人面前一亮:佈滿汗青厚重感的情形,仿佛讓我回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月,這里保留了年夜片阿誰年月的紅磚瓦房!尤其是那些仿六七十年月的拍照館善良,而且心地善良,根本就是一個難得的人。她的好師父,跟在她身後很安心,也很舒服,讓她無言以對。、郵局、供銷社、年夜飯堂、“別以為你的嘴巴是這樣上下戳的,說好就行,但我會睜清庭-仁安館大眼睛,看看你是怎麼對待我女兒的。”藍緣墅木皮唇角勾起一抹笑意。 .剃頭店、零食展等,更讓我動感情遭到了七逐一的好漢們阿誰干驚帝一園C區-A天動地事、做隱姓海景知音埋名人的歲月。在這個時間小鎮內,由蘇仙區國民當局、中核二二一局、核產業湖南礦冶局企地三方共建的“七逐一礦產業文明實行講授基地”展廳很是有興趣義,觀賞后不只加強了對“中心統帥搞核武”、“功勛鈾礦鑄基石”、“核護初心跨時空”的熟悉,更敬仰"功載千秋七逐一"的眾好漢,他們酷愛內陸、自給自長谷鳳凰城B區足、艱難奮斗、勇于登攀、強核報國四季風采浪琴華廈奮勇拼搏、忘我貢獻的精力,真值得好勤學習、世代相傳。
   古語說:“流年似水,愛護時間。”時間如金,可貴無比,這“711時間小鎮”真好!七逐一礦為國度艱難創業作出了嚴重進獻的時間令人尊重值得我們永遠紀念,讓我們一路追想過往歲月,紀念那些可貴的對嗎?”時間,仍然可以或許留念那時的功勞與美妙。不忘初心,美妙永存!隱士有感而發,特地寫了這兩首詩:
                 &nbsp第一國宅B區/新營國宅;一
        郴州福地礦躲豐,強大中華立偉功。
       &墅深林(NO2)nbsp;尤其鈾出許家洞,強核報國扭乾坤!
  &華友聯EGOnbsp;  &nbsp逸虹園;         &nbs呈豐日日NO5p; 二
&nb仁德清境sp;       許家洞躲七逐一,產鈾全國第一名。
        勇敢礦工逾兩萬,時間永亮應珍公園伯爵NO17存。

有吃有喝查包養app,打游戏,能洗澡……印被困工人“不太苦”_中国网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有吃有喝能洗澡,还能玩手机……很难相信这是印度因隧道塌方而受困17天的工人的生活。《印度快报》29日采访获救工人时,发现他们的受困生活并非想象中那么痛苦。

据名为奥拉翁的获救工人透露,12日凌晨刚塌方后不久,他包養发现出路被堵,缺吃少喝,确实曾感到焦虑。约一天后,救援人员找到了他们,并通过细小的缝隙向洞内送进了食物,甚至还给洞内供电,不少人便开始用手机游戏消磨时间。至于如厕和洗澡,奥拉翁称工人们划定了特定区域包養平台推薦作为如厕点,借助天然的山包養網泉水,一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奥拉翁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身体和精神都健康”,新鲜空气让他如获新生,不过他急着回家。“我迫不及待地想和我的妻子说话。包養平台推薦”奥拉翁说,他的3个孩子还在等着他。据报道,印度当局已为41名获救包養工人申请了每人10万卢比(约合8554元人民币)的慰问金以及最长一个月的假期。(汪品植)       

多地高考报查包養經驗名时间提前_中国网

多地高考报名时间提前

专家:考生不必过于在意,把握好自己的学习节奏

这两天,北京考生将迎来2024年高考报名。

几天前,北京教育考试院官网公布了北京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报名时间。细心的人会发现,与去年相比,北京今年的高包養考报名时间提前了一周:今年的高考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25日至28日,去年则为2022年11月1日至4日。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通过梳理发现,截至目前,除北京外,还有河北、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天津、上海、内蒙古、宁夏等省份通过官方渠道公布了2024年高考的报名时间。公布了具体时间的省份,2024年高考网上报名几乎都在10月、11月内完成。

与去年对比发现,多个省份提前了高考报名时间。比如,吉包養網林省9月初就在其教育考试院官网上公布了2024年高考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5日至10日,而2022年的报名时间则是11月10日至15日,吉林省今年的报名时间提前了一个多月;宁夏2024年高考报名时间为2023年11月1日至5日,去年的报名时间为12月1日至包養5日,提前整整一个月;黑龙江省2024年高考报名时间为2023年10月9日至10月20日,去年的报名时间为10月28日至11月7日,提前了将近20天;湖南、上海等省份公布的高考报名时间也比去年提前了一周多。

“接到学校通知后感觉高考一下子就到眼前了,自己突然从高中生变成了高考生。”北京一名高三学生说。

“这只是一种程序上的正常变动,对校内的考生不会有多大影响,不必紧张和焦虑。”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考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安心备考就好。

有专家分析,高考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可能也是高考报名时间提前的原因之一。

截至目前,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其中,前三批,包括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14个省份的新高考已平稳落地;第四批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广西、贵州、甘肃等7个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4年落地;第五批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份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新高考带来了一些考试科目设置上的变化,比如,北京高考英语听说机考实行的是一年两考,第一次机考是在2023年12月16日进行,这些变化都给高考考务安排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报名时间提前之包養網外,高考的另一个变化也值得考生关注。教育部2021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从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同时,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实行“文化素质+专业能力”的考试评价方式,文化素质使用高考文化课考试成绩,专业能力使用艺术专业能力考试成绩。

这些政策都在提醒考生,专注自身素质是成长成才的最佳路径。正像储朝晖所说的那样:不用焦虑程序上的变化,把重心放在自己的学业上。(记者 樊未晨 实习生 周文豪)

新华鲜报|一碗天水“麻辣烫”盛出沸腾文化IP_查包養app中国网

前有进“淄”赶“烤”的盛夏,后有“尔滨”冰雪的燃冬,春暖花开之际,甘肃天水凭一碗麻辣烫火了,席卷各大网络社交平台热榜。

麻辣烫火了!为啥是天水?

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的天水名优小吃城一麻辣烫店,商家为游客加工麻辣烫。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碗飘香的麻辣烫,是当地人唾手可得的快乐,也“烫”走游客包養網“偏僻”“匮乏”的固有印象,升腾出物产丰饶、资源丰富的崭新容颜。

这是怎样的一个神奇之地?

这是2023年5月31日在甘肃省天水市拍摄的烟雨笼罩下的麦积山石窟(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反差”,是大多数外地游客抵达的新印象。

地处秦岭西端、渭水中游,天水是黄土高原的一抹绿,是莽莽山间的“陇上小江南”,既留存着西北的粗犷,也不失南方的温润,体现了甘肃的千面多变。

如果说美食是解锁城市文化地图的一把钥匙,秀美山川、人文历史则是奔赴的“诗与远方”。来自辽宁沈阳的游客鞠月萱说:“吃不是唯一的旅游动力,更想看看西北不一样的风景。”

走在天水的大街小巷,浓郁的历史气息和淳朴的风土人情扑面而来。

天水底蕴深厚。这是诞生于天水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丝绸之路重镇、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美的自然风光。麻辣烫的热辣鲜香从舌尖荡开:打卡麦积山石窟、探游伏羲庙、观赏千年古柏……每一个转角,都藏着惊喜。

3月16日,在天水市秦州区,游客免费乘坐“天水麻辣烫志愿服务车”前往景区。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一碗麻辣烫20多块钱,收礼物收了十几份!”来自陕西咸阳的游客师怡兰说,她的手边摆满了热心市民包養網心得送的保温杯、纸巾、饮料、麻花等。

举办“麻辣烫”吃货节、推出景区优惠政策;随处可见的志愿者有求必应;开设麻辣烫公交车专线,免费接送游客;本地人手绘的“逛吃”攻略里,涌动着热情好客;麻辣烫店主拿出“看家本领”,收学徒授手艺……

从“100元能吃到多少天水美食”,到“这个春天在天水来一场最酷赏花”,当地麻辣烫摊位客流往来、景区人流摩肩接踵。有网友热评称包養:天水一定要接住这“泼天富贵”。

全国游客对天水麻辣烫的青睐第一时间引起当地党委、政府重视,3月16日,专门召开天水麻辣烫服务保障工作推进会,全力做好“大客流”应对准备,努力实现“一碗麻辣烫推动天水大发展”。

始于“寻味”,兴于“游玩”,成于“文化”。这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有的是劲道的口味、对味的邀约、上头的爱。

清明节、五一等小长假即将到来。网友说:“夏有烧烤三件套,冬有冰雪大世界,春有麻辣烫手捧花。”下一站,又是哪里?

锦绣中国东西交错、南北互动,文旅消费涌动澎湃。以文旅+百业,百业+文旅,铆足了劲儿发展,把“一时现象”包養網心得变“一地品牌”,因地制宜,文化加持,这或是文旅热持续火的根本。

共话中国经济新机遇丨专访: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对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查包養行情访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_中国网

新华社巴黎3月6日电 专访: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将对全球经济作出重要贡献——访空客中国首席执行官徐岗

新华社记者唐霁

对空客来说,中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我们深信中国持续稳定的对外政策以及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度,将对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中客车包養行情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

徐岗说,中国全包養網價格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断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徐岗表示,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促进全球更加紧密地联结,这一理念与航空业的重要使命不谋而合。作为植根欧洲的全球性企业,空客一直支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倡导合作共赢。

他说,几十年来,空客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国的供应链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竞争力,是世界航空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空客对与中国在航空领域进行更多合作持开放态度。

他认为,在中国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空客既能以高效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贡献力量,也能享受到很多红利。例如,中国大力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而航包養平台推薦空产业正是先进制造业这顶王冠上的明珠,备受各级政府重视。此外,中国正着力扩大内需,各地积极进行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这将提高航空通达性,释放航空出行潜力。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徐岗注意到,今年的中国政包養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他认为,对航空业而言,随着低空空域改革的不断深化,低空经济的未来蕴含无限可能,其带动效应强、产业链较长,是航空业新质生产力之一。空客拥有适用于各种任务场景的直升机产品,也正在大力研发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将全力支持低空飞行、航空旅游、通航服务、科研教育等业务的开展,助力低空经济飞得更远更好。

徐岗认为,以可持续航空燃料取代传统化石燃料,是航空业目前较为成熟的减碳解决方案。中国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原包養網排名料获取、生产加工方面拥有巨大优势,这正是航空业的新质生产力之一。目前空客在中国已经将可持续航空燃料用于试飞和交付飞行,也在积极同中国相关部门和单位一道,共同推动可持续航空燃料的规模化生产和利用,促进航空业的绿色低碳发展。

2023年9月28日,工作人员在空客天津第二条总装线项目开工现场准备施工。当日,空中客车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破土动工。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他补充说,循环经济也是空客关注的重点,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2024年1月在成都投运,提供包括飞机停放、维修、改装、拆解、回收及二手可用航材循环利用等一站式服务,可实现飞机重量90%以上的回收利用。

徐岗说,作为数十年来长期扎根中国的外资企业,空客乐见中国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外企创造安全、稳定和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不断为空客在华发展和投资提供机遇与信心。未来,空客将继续与中方合作伙伴携手,共同推动中国航空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成为中欧之间高科技产业、航空航天产业合作的典范。